首页> 综合 > > 正文

语言与健康关系密切

2022-11-13 06:46:18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作者:李宇明(北京语言大学教授、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语言产业研究院名誉院长)

人民健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近年来,有关部门研制发布了《“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国家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开展了“健康中国行动”,卫生健康的工作重心由“疾病治疗”向“全民健康”转变,工作策略从“治已病”向“治未病”转变,为提升全民健康水平作出了贡献。语言与健康关系密切,健康中国建设应有语言助力前行。

11月1日,贵州省黔西市素朴镇卫生院医生给老人检查身体。周训超摄/光明图片


(相关资料图)

语言疾病与心理疾病

语言疾病、心理疾病的存在,最能直观表明语言与健康的关系。语言疾病(学界还经常区分“语言疾病”和“言语疾病”)亦称语言障碍;语言障碍者是指在口语、书面语及其他符号系统的理解和使用上受到损伤或有较大缺陷者,包括听力障碍、视力障碍、失语症、失写症、构音障碍、唇腭裂、口吃、儿童语言发育迟缓、自闭症、老年语言能力严重衰退等疾病的患者。我国有听障、视障等语言障碍者3600多万,这还未把所有语言障碍类型都统计进去。

语言疾病的病因可能来自遗传、疾病、事故、用药不当、生理衰老等。有些语言疾病一旦罹患就可能是终身残疾,如听障、视障、脑损伤带来的语言疾病等,对个人、家庭、社会都有较大影响。在语言疾病的预防、咨询、诊断、治疗、康复、教育等环节,都需要语言科学的支持。比如,用于临床的语言量表、各种语言疾病的语言特征描述、相关医用设备的语言效用评估、各康复阶段的语言评价指标等。对于听障、视障人士,还需要完善手语、盲文,使手语、盲文能够表达新事物、新观念,能够满足中学乃至大学的教育需求等。这就需要发展相关的病理语言学专业和特殊教育专业。

大健康的概念不仅是身体健康,也包括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自闭症、抑郁症、焦虑症等常见精神障碍,事故灾难对人产生的各种负面精神影响,以及严重的精神障碍等,都需要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及精神科治疗,也需要社会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援助和心理危机干预。语言冲突是影响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话疗是心理疾病治疗、心理援助和心理危机干预的重要手段。就某种意义而言,“语言治疗”在心理疾病的预防、治疗、康复中具有不亚于药物的作用。

医患交流及医药用语

疾病治疗并不只是病情诊断、手术用药,自始至终都伴有医患交流。医嘱即药石,良好的医患交流,不仅有助于减少医患冲突,而且有利于医生全面深入地了解病情、顺利诊治甚至提高疗效。医患交流是全流程的:医院及其网页上的语言景观开启了医患交流的序幕,在宣传健康理念、提供医疗信息、营造健康氛围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挂号、导医、分诊、诊断、取药、住院、手术、护理、探视、出院、愈后服务等各个环节,都应体现病患至上的理念;各个医务岗位工作者都应与病患及其陪疗、陪护人员得体交谈,都要有积累完善的职业“话术”。

特殊病员、特殊场合需要提供特殊的语言服务。对儿童、老人、文盲、听视障人士、外地人、外国人等人群,语言交际需要特殊关照,甚至需要提供手语、外语、民族语、方言等语言翻译。垂危病人需要给予临终关怀,对其家属也需要特殊的语言沟通。急诊室是医患矛盾易生之地,病人情况危急、陪疗人员心情焦急、治疗时间紧急、医生心身皆紧张劳累,医患双方如果语言不当甚至是语气、表情不当,就极易引发冲突,甚至导致暴力事件的发生。我们分析急诊室发生的冲突,会发现有不少事件都伴有语言问题。

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灾难事故中的医疗救援行动等需要提供应急语言服务。在救援过程中,医护人员和被救治人员需在各种紧急状态中沟通信息;在救治过程中和康复期间,也需要通过语言等手段进行心理抚慰。医疗系统需要拥有应急语言服务能力,以适应国内外的医疗救援行动。

药品名称及说明书、医疗用语及处方、检验报告等,亦属医患交际范畴。当前,这些方面的语言文字比较重视规范性、专业性和科学性,但是往往没有做到“患者友好”。医药名称、医疗文书等病人可能看不懂,需要专业人员再行解释,当年的“止咳片、消炎片、止痛散、清凉油”等名称,也许科学性不够,但是很有群众基础。药品说明书的字小且密,弱视力人戴着眼镜也难以看清楚、读明白。这些都是经常困扰患者的问题。

医疗信息化快速发展,线上挂号、问诊、付费成为常态,微信群成为病友互助、医患联系的重要途径,医院里也常采用“人-机-人”的交际模式。这需要“患者友好”的软件设计,不能仅仅是“医务搬家”;需要患者和医务人员都能掌握一定的现代语言技术,具有一定的线上语言交流能力,否则,网络不仅不能便民,反而可能成为医患麻烦的新制造者。

健康教育、健康产业的语言问题

全民健康需要医疗服务的良好供给,切实解决好就医难、看病贵等问题,在“治已病”方面不断有所创新;但更在于全民健康教育,在“治未病”方面不断进步。健康教育首先需要合适的健康言说,使公众建立科学的健康认知,树立现代健康观。要认识到自己是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且对家庭和社会负有健康责任;自觉维护良好生态环境,重视安全生产,减少事故伤害;养成健康的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找到适合自己的体育锻炼项目;合理膳食,劳逸结合;正确看待生命、疾病、衰老,具有科学就医、安全急救等常识。公共舆论、健康行业乃至各行各业如何进行健康教育、开展健康言说,话语语言学应参与提供“言说脚本”。

健康覆盖全生命周期,要用不同的健康言说方式对不同年龄群体进行健康教育,特别是要针对妇女、婴幼儿、中小学生、劳动者、老年人等重点人群开展专项行动,了解这些人群面对的特殊健康问题和语言交际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实现全方位健康干预。

发展健康产业是提升全面健康水平的重要举措。在发展医疗康复产业、母婴照料服务产业、养老产业、健康管理服务产业、医疗旅游产业、健身休闲产业等的过程中,在制定行业标准、打造知名品牌的进程中,要注意发挥产业语言学的作用,把职业语言、广告语言、服务语言等纳入行业建设、行业标准之中。

健康事业和健康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人力资源建设。语言是原生性的人力资本,由于语言与健康的关系,健康行业须具备满足全民健康需求的语言能力,把语言能力纳入健康人才培养和培训计划中。当前,我国加大了对养老护理员、康复治疗师、心理咨询师等健康人才的培养培训力度。上述这些专业与人员,都需要较好的话疗能力,需要良好的语言素养。

健康领域的语言需求显然对语言学发展提出了新要求。语言学应与病理学、脑科学、心理学等交叉合作,为语言疾病、心理疾病的防治作出基础性贡献;应当突破已有研究范围和研究范式,开展话语研究和领域语言研究,建立医患交际数据库、医药术语应用数据库,研究各种场景中面对各种病患的医患交际规律,探究兼具科学性与群众性的医药术语命名方式,为提升医患交际效率、增强应急语言服务能力作出贡献;应当研究健康言说的科学性与有效性,研究各种健康职业的语言需求,发挥语言在健康教育和健康产业中的作用。满足健康中国的语言需求,有效助力健康中国行动,语言学也会得到重大发展,提升语言学在学术共同体中的地位,发挥语言学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光明日报》( 2022年11月13日 05版)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