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发布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报告 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4247.1亿元
日前,辽宁社会科学院发布最新的《辽宁经济社会发展报告(2022)》,又称“2022辽宁蓝皮书”,这是辽宁社会科学院连续推出的第27本有关辽宁省经济社会形势分析的年度性研究报告。
报告认为,2021年辽宁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省经济呈现“稳定恢复、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同时,辽宁增加民生投入,改善民生福祉,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并在就业形势稳定、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显著提升等7个社会发展领域取得了突出成绩。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9.2%
2021年以来,辽宁积极应对局部疫情对生产生活的冲击,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受上年基数的影响,主要经济指标运行呈前高后低的态势。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辽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584.1亿元,其中,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2461.8亿元、10875.2亿元、14247.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3%、4.2%、7%。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5026元,同比增长6.4%。
消费市场方面,2021年,辽宁疫情防控措施得力,稳就业、保民生、促消费政策统筹稳步推进,叠加“五一”、暑期和“中秋”小长假带动,消费市场活力持续保持,多数商品品类保持增长势头。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783.9亿元,同比增长9.2%。
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4247.1亿元
2021年,辽宁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4247.1亿元,同比增长7.0%,新增就业49.5万人,占就业总人数的70.1%。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6%。高技术制造业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同比增长71.2%。全省货物进出口总额1195亿美元。其中,出口额513亿美元、进口额682亿美元。
截至2021年底,辽宁新增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37家,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40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1000多家,新增瞪羚企业215家、雏鹰企业798家。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051元
为保障高校毕业生就业,辽宁储备30万个大学生就业岗位,已经实现24.86万高校毕业生就业。截至2021年11月,辽宁各级人社部门帮助7.3万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
辽宁2021年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051元,比上年增长6.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217元,比上年增长10.1%,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相较上年明显恢复。
2021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1%。分类别看,交通和通信类上涨4.7%,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2.3%。随着疫情防控取得显著成效,复工复产的有序开展以及正常生活秩序的逐步恢复,居民需求得以充分释放,相关消费水平得以快速提升。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下降0.1%,医疗保健类下降0.2%,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下降0.7%。同样地,由于相关产品与服务供应水平的恢复与提升,居民对于生活必需品类和药物保健类消费品的需求更加趋于理性与平稳。
教育方面,响应国家“双减”政策,辽宁省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全省新增优质惠普幼儿园学位62917个,其中,公办学位35816个、优质惠普民办学位27101个。
健康辽宁建设持续推进,全省现已组建家庭医生服务团队1.41万个,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率近75%。
应对人口老龄化,截至2021年末,辽宁共有2217家养老服务机构、20.6万张床位,新建成20个示范型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全省城乡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分别达到100%和61.66%,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床位达4.77万张。
民营经济企稳回升成为突出亮点
2021年辽宁省市场主体总计444万户;其中,个体工商户321万户,占全省市场主体总量的72.3%。全年新增市场主体73.52万户,同比增长21.57%。作为市场经济的基础细胞,辽宁市场主体不断发展壮大。
2021年,民营经济实现税收2607.6亿元,同比增长22.3%,占全省税收的52.5%。辽宁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营商环境是培植民营企业、发展民营经济的根本保障。2021年,辽宁省大连市、沈阳市营商硬环境竞争力进一步提升。辽宁取消下放调整省级行政职权事项2262项;申请政务服务事项平均办理时间缩减80%,全省一网通办实办率超过75%。
辽宁通过项目支持、资金奖补等方式大力发展“雏鹰”“瞪羚”“独角兽”企业。2021年,辽宁科技型中小企业已突破1.4万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8000家,“雏鹰”“瞪羚”“独角兽”企业累计3181家。
此外,辽宁省重点对575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14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精准施策,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以“带土移植”形成合力,为推动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提供依据。
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100家
新兴产业集群式发展效应明显,高新区经济呈现快速增长态势,2021年辽宁19个省级及以上高新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805.3亿元,同比增长9.7%,增速高于全省3.9个百分点;公共财政收入达到410.3亿元,同比增长13.6%。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辽宁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2021年辽宁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778.6亿元,同比增长20.7%,其中鞍山、盘锦、丹东技术合同成交额实现大幅增长。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快,目前省内转化科技成果超过4000项,本地转化率达到53.6%;已促成“带土移植”技术合作项目161项,落地创办企业项目57项,“揭榜挂帅”科技攻关项目101项
辽宁高度重视科技型企业群体培育和壮大。2021年,辽宁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3500家,增长32.5%,总数达到14000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100家,增长15.7%,总数达到8000家。2021年,辽宁雏鹰、独角兽企业数分别达到2682家和15家,分别增长42.4%和50%;
沈阳10年间新增92.16万人
近10年来,辽宁人口总量从2009年达到峰值的4256万人,到2019年的4190万人,总体上呈下降的趋势。辽宁省男性女性的性别比为99.70∶100,相对于“六普”时,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首次出现女性多于男性的情况。
2020年辽宁常住人口为4255万人,户籍人口为4165.9万人,仍为人口净流入状态。其中沈阳、大连人口净流入趋势较为明显,沈阳10年间新增92.16万人,大连10年间新增76.04万人。
工业文化全方位发展初步形成
截至2021年底,辽宁省已被累计认定12处国家工业遗产,总数位居全国第三。这些工业遗产在全国范围内均具备典型的历史价值、技术价值、社会价值及艺术价值。
工业博物馆是国际上工业遗产保护的普遍模式之一。截至2021年底,辽宁具有一定规模的工业(遗产)博物馆有中国工业博物馆、鞍钢集团博物馆、抚顺煤矿博物馆、沈阳铁路陈列馆、沈飞航空博览园、沈阳老龙口酒博物馆、铁煤蒸汽机车博物馆、沈阳造币博物馆、辽宁卷烟工业史馆等。
与此同时,辽宁的工业遗产型文创园进入快速发展期。以沈阳市为例,据不完全统计,自2012年以来,沈阳市已陆续建成了10余家工业遗产型文创产业园。例如,1905文创园就是沈阳工业遗址改造中最为成熟的开放式艺术空间,在既有建筑保护、工业文化弘扬、文创产业发展等方面都比较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