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会 > > 正文

惠州加快实施深度融深融湾 行动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新增长极

2022-09-26 11:05:34来源:和讯新闻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惠州是我们产业布局落户的最佳选择。”大百汇实业集团、广东大百汇海洋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温纯青满怀信心地表示,将结合惠州丰富的海洋资源,建立现代渔业全产业链条,重点建设大百汇现代渔业应用研究院,助力惠州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科技成果转化高地。

这是惠州实施深度融深融湾行动、促进大湾区协同共兴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惠州抢抓“双区”和两个合作区建设重大机遇,加快实施深度融深融湾行动,强化与广深莞协同联动,加强与港澳合作交流,以更大力度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为广东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作出惠州贡献,在全力支持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中展现惠州担当。

深入推进大湾区建设,正为惠州参与建设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打开更大的想象空间,也为惠州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拓展更宽阔的发展空间。

交通先行促联通

全面融入“轨道上的大湾区”

在赣深高铁惠州北站,阵风呼啸,列车飞驰,最快27分钟可达深圳北站。这条“黄金大通道”不仅串起深圳都市圈的深莞惠,也让惠州作为大湾区东部“枢纽门户”的作用更加凸显。

交通带动产业,产业支撑城市。惠州创造性规划建设“三横一竖”的“丰”字交通主框架,推动形成开放发展新格局。其中,“第一横”对接广州(知识城),形成辐射河源、梅州的沿江交通轴线;“第二横”对接东莞(松山湖)、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形成辐射揭阳、潮州的中部交通轴线;“第三横”对接深圳(前海)、香港,形成辐射深汕特别合作区及汕尾、汕头的东西交通轴线;“一竖”连通中心城区与惠州湾,推动陆海呼应、江海联动,形成由沿江走向沿海的南北交通轴线。

市交通运输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惠州建设“丰”字交通主框架的目标是基本实现城市发展区各组团内部15分钟内上高速公路,各组团之间30分钟互通,中心城区30分钟可达,形成1小时内通达广深港特大城市的快速通道,基本可实现惠州城市中心区、空港经济区40~50分钟对接莲塘口岸。

近5年来,惠州综合立体交通网不断完善。惠州机场航站楼扩建工程建成使用,启动飞行区改造,航线覆盖全国80%省会城市。赣深高铁建成通车,广汕高铁加快建设,莞惠城际小金口至惠州北段动工,京九铁路惠州火车站完成提质改造,轨道交通通车里程达323公里。新建成高速公路6条,新增通车里程227.6公里,总里程达857.6公里,居全省前列。

与此同时,惠州不断完善“五横五纵”骨干快速路网,惠州市1号公路(惠霞高速)全面动工,惠东环稔平半岛高速等重点交通项目启动建设;加快建设广汕高铁、深惠城际等,全面融入“轨道上的大湾区”,进入广深“半小时生活圈”。

“半小时生活圈,将让惠州与更多大湾区城市上演‘双城记’,变成‘同城化’。”市民李翔感叹。

产业协同深融合

联动打造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

9月6日,位于仲恺高新区的TCL华星高世代模组(惠州华星)三期项目首台主设备搬入,标志着项目建设取得里程碑式的重大进展。这是去年12月10日启动的TCL半导体显示产业链百亿元投资项目的最新进展。

“TCL半导体显示产业链百亿元投资项目正在全面推进,我们将持续加大在惠州的投资,加快项目建设。”TCL科技集团党委书记、首席运营官王成介绍,TCL近年来在粤港澳大湾区做了非常多的产业布局,随着项目陆续建成投产,将在深圳、广州、惠州等地形成产业协同。

不仅仅仅是TCL,包括创维、雷曼光电、康冠科技等越来越多企业在大湾区实现跨市布局、深化区域合作,推动广佛惠超高清视频和智能家电产业集群成全国首个跨区域跨领域建设的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

在广东省培育发展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中,惠州参与绿色石化产业集群、智能家电产业集群、先进材料产业集群、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集群、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集群、激光与增材制造产业集群等建设。

为更好地服务融入“双区”建设,去年11月底,惠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实施深度融深融湾行动”,吹响融深融湾“冲锋号”。今年,惠州创新推出深度融深融湾八大专项行动,在交通互联、产业互补、平台共建等8个领域强化与广深莞协同联动,加强与港澳合作交流。

在推进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方面,惠州着力打造更具核心竞争力的“2+1”现代产业集群,集中资源建设“3+7”工业园区,特别是大力推动惠州潼湖生态智慧区、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农产品基地等特色平台建设。

如今,位于惠州潼湖生态智慧区的中韩(惠州)产业园起步区,已纳入中国(广东)自贸试验区惠州联动发展区,未来将开展与南沙片区、前海蛇口片区、横琴片区的科技创新、金融、现代服务业等合作,全面复制自贸区改革创新经验,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投资创业热土。

“惠州地理位置优越、工业基础良好,适合企业长远发展。”深圳市华思旭科技有限公司总裁雷云说,中韩(惠州)产业园政策利好逐步释放,吸引了越来越多企业进驻。

截至6月份,中韩(惠州)产业园各片区累计引进各类项目174宗,计划总投资约1866.5亿元,预计达产产值约3480亿元。其中,外资项目34宗(含韩资项目13宗)、投资10亿元及以上项目52宗。

平台共建强创新

主动对接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

“我赶上了大湾区时代的快车,非常看好惠州的发展前景。”香港青年张军辉在港澳青创基地的培育孵化下,成功创办了拥有7000平方米厂房的环保科技公司,实现了从孵化到落地生产的华丽蜕变。

港澳青年的创业梦能够在惠州生根发芽,离不开港澳青创基地构建的港澳青年创业孵化体系。

“我们有5个项目实现产业化落地,2个项目获得天使轮融资。”仲恺港澳青年创业基地运营总监詹凤君介绍,该基地采用省市区共建、搭建港澳新式共享空间、引入特色化“0752”运营体系,汇聚大湾区优秀人才及资源,重点吸引智能硬件、AI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半导体、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及文化创意类项目入驻。目前,拥有孵化面积约4000平方米。

“创业者来这里创业,只要通过评审就可以享受‘拎包入驻’的一站式创业服务。”詹凤君说,目前,港澳青创基地累计引进企业(团队)项目53个,入驻企业累计获得各类知识产权60项。“港澳青创基地成为港澳青年在惠创业的首选地。”

近年来,惠州主动对接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与港澳开展技术联合攻关、创新主体培育、研发平台共建,TCL集团与香港大学就新型印刷OLED材料及技术设立联合实验室、德赛集团与香港科技大学联合研发“无机微包裹复合相变材料在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中的研发及应用”项目、惠州学院与香港理工大学共同承担“银纳米线基柔性导电材料开发及其在可穿戴设备中的应用”项目……

惠州还积极参与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科技创新资源加速集聚。中科院两大科学装置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先进能源科学与技术省实验室引进12个高端科研团队。截至6月底,全市共有高新技术企业2094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6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23家,孵化载体76家。

如今,惠州逐渐成为深圳创新资源首要承接地和科技成果转化首选地。今年1~7月份,惠州引进粤港澳大湾区项目315宗,计划投资总额1108亿元。其中,来自深圳的项目116宗,计划投资总额约466亿元。

标签: 粤港澳大湾区 现代渔业 海洋资源 全产业链条

上一篇:总投资35亿元!普湾经济区6个重点项目集中签约
下一篇:最后一页